2月26日,山西乔家大院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拟申请终止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的挂牌。该公司自2017年9月4日正式挂牌,至今尚未满一年。公告显示,此次拟申请终止新三板是为了配合公司战略发展规划调整的需要。
旅游企业退出新三板已不是新鲜事。2017年1月,挂牌一年多的景域文化退出新三板;2017年3月,同样挂牌一年多的苏州园林也宣布退出新三板……旅游企业纷纷宣布申请终止新三板挂牌,在资本市场和行业引发热议。
为何选择新三板?
新三板是全国性的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权交易平台,是支持中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发展的重要融资渠道。2013年1月,新三板正式设立,次年,新三板服务范围从小规模区域性试点扩大至全国。5年来,新三板发展势头迅猛,截至2017年年底,挂牌公司数量达11630家,总市值达4.94万亿元。
企业挂牌新三板不仅能够解决资金募集问题,还能解决财务和公司治理规范等问题,为后续融资搭建更好的通道,并促进公司更加良性的发展,为此,挂牌新三板成为众多企业的选择。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旅游企业开始进军新三板。截至2017年12月31日,共有182家旅游类新三板企业,其中,2017年新挂牌旅游企业53家,景区和旅行社是主力,景区19家,旅行社13家,旅游产业链供应商9家,酒店3家,在线旅游企业2家,旅游演艺类2家,其他5家。与此同时,还有一些上市的旅游公司将旗下控股子公司推上新三板,包括中青旅旗下中青博联整合营销顾问股份有限公司等。
从旅游企业在新三板的募资情况来看,2017年共有40家新三板旅企成功募资,占新三板旅企总数的22%,合计募资金额35.27亿元。其中华强方特是2017年募资最多的企业,共14.62亿元,占40家旅企募资总额的41.5%。中惠旅和南湖国旅分别募资2.64亿元、2.22亿元,位列募资榜第二、第三。
作为推动旅游行业发展的一股新兴力量,新三板已经成为旅游产业借力资本发展壮大的重要阵地。
“新三板是一个非常好的资本市场平台,增强了企业的发展后劲,为企业提供了非常不错的融资平台,例如,景域文化在2015年12月挂牌新三板之后,先后完成2次定增,获得华策影视、小村资本、丰盛集团等投资近12亿元。”劲旅集团总裁魏长仁表示。
深耕旅游策划、规划行业20年的来也股份也是新三板的受益者。在谈到新三板上市的意义时,成都来也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杨振之说,上市打通了投融资渠道,为公司在旅游全产业链的发展提供更多资金支持和保障,使公司更好更快地持续发展,也将造福公司员工和他们的家庭。
“在营销效果上来讲,新三板对公司是品牌背书,可以带来催化作用;从旅游消费者的角度来看,作为一家偏重旅游服务的公司,上市会让用户认为更可靠,提升信任感。而且,从新三板投资者的消费习惯和能力来看,股东也可以是用户。”6人游旅行网创始人兼ceo贾建强表示。
对于在新三板挂牌的“增信”作用,贵州黄果树智慧旅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目有同样感受。他表示,以前在社会上活动,企业是什么情况都靠自己说,挂牌后企业经营管理更加规范透明,无论是跟潜在投资人打交道,还是找合作客户,都有一整套让人信赖的资料,机会自然就更多了。
“火爆”之后为何遇冷?
然而,在旅游企业新三板挂牌数量急速增长的同时,还有一支强大的“撤退”力量不可忽略。数据显示,2017年,共有11家旅游企业完成新三板摘牌,此外还有海涛股份、和韵文化、喀纳斯等正在走摘牌程序。摘牌公司数量增加,新三板的“挂牌热情”明显有所降温。
记者调查获悉,部分企业公布的摘牌或暂停转让原因是拟首次公开募股(ipo),如西域旅游、恐龙园均已进入a股ipo排队列表;文旅科技2016年营收3.27亿元,净利润也达到8913.83万元,远超a股ipo标准;景域文化也曾表示将奔赴更大的资本市场;飞扬旅游、九州风行、喀纳斯等也均流露ipo意图。
实际上,对于很多企业来说,先挂牌新三板再去ipo已经成为一种捷径。那么,除了在香港上市、a股上市、通过与上市公司合并重组曲线上市等原因退出新三板之外,是否还有其他因素?
魏长仁表示,新三板企业至今没有解决升级到主板的优先“绿色通道”问题,因为主板排队的“堰塞湖”问题也没有更好解决,所以仍需要资本市场继续深化改革,同时,新三板的交易活跃度很低,企业的融资状况不乐观,多数挂牌机构都没有融到资,但仍需要每年支付较高的挂牌维护费用,综合算下来,很多企业就开始选择主动摘牌。
据统计,2016年新三板46家旅游企业仅有12家企业融到资,将近3/4的都还没有进行过融资。由此可以推测,除了主动摘牌,遭遇发展瓶颈也可能成为退出新三板的原因。
聚元资本联合创始人黄涛分析说,陆续摘牌没有一个唯一的或者定性的答案,每个企业的选择都有原因。总的来讲大概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类,公司是上市公司或大集团下的子板块拆分出来放在新三板进行融资,但发现新三板融资没有预期好,这类企业会选择摘牌,将公司并回原先的上市公司或大集团旗下;第二类,部分企业已经在财务指标上达到了ipo的标准,所以转板之前会在新三板摘牌,从而进入辅导期冲刺ipo;第三类则比较被动,比如行业波动、公司经营出现问题等,导致企业的业绩变差,所以选择摘牌。
除此之外,也有一些资本方人士表示,不挂牌或者选择退出可能跟旅游行业的属性有关,对于投资者来说手续也多,所以融资性有限,而旅游题材是市场投资的热门品类,不一定上新三板才能融资。
未来之路怎么走?
“综合来看,新三板遇冷最核心的问题是它并没有给这些挂牌企业带来实质上的融资推动,加之目前ipo的开闸、排队周期的大幅缩短,导致体量够大的行业龙头企业选择从新三板上下来去冲刺ipo。”黄涛解释,“从聚元资本投资经验来看,未来的两三年之内可能会看到更多这样的情况。”
“市场降温,某种程度上是理性回归。”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谢庚曾表示,过于火爆的市场状况并不正常,降温是好事,投资人回归理性了,挂牌公司回归理性了。有不少挂牌公司,融资和交易都实现不了,只付出监管成本,基于自己的发展状况主动申请摘牌。这种理性回归,是市场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前提。
融资推动也好,理性回归也罢,对于那些对新三板依然抱有期待的旅游企业来讲,是退是进,如何抉择?
黄涛建议,规范程度比较高的旅游行业龙头企业,如果财务也可以达到ipo的标准,可优先选择冲刺主板市场,以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而行业规范程度一般的企业,或者中小型企业,可以选择在新三板上挂牌,借机去梳理企业的治理结构、财务状况等,对企业将来的发展有好处。“从聚元资本的角度出发,我们去看一个纯一级市场的企业和去看一个新三板的企业,很显然后者的财务状况和规范程度都是更好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我们投资判断的难度,提高了我们的决策效率。”
“未挂牌的是否选择挂牌,已挂牌的是否选择摘牌,个人认为还是需要根据企业挂牌的真实意图和诉求来决定,各个企业都是不一样的,旅游行业更是有特殊性。”魏长仁表示,随着资本市场逐步深化改革,相信未来几年新三板的状况会有更好的转变。
实际上,对于旅游企业而言,借助新三板这一资本市场的融资平台,不断扩大影响力和资金实力,进而不断丰富、更新服务产品,以及引进高科技、新技术,融合“互联网+”运营思维,不断提升公司旅游产品品质、服务质量,实现公司业绩持续增长,这些才是进军新三板的题中应有之义。
*本文转自2018年3月20日《中国旅游报》第4版,原标题:《进退留转新三板,旅游企业怎么选?》,作者:邢丽涛,封面图:王超(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