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我们用“全球投入产出表”重新审视全球疫情第二波、第三波对我国经济总量和行业(先后顺序和规模)方面的冲击。
摘要
我们用“全球投入产出表”重新审视全球疫情第二波、第三波对经济的冲击。全球投入产出表由world input-output database(wiod)编制发布,涵盖了43个国家、56个行业(包含制造业和服务业),除中间投入外,最终使用部分被划分为5类最终需求。
这是一个全新的、与常规的进出口总量分析不同的方法,该方法:
能帮助了解海外疫情冲击对国内不同行业的生产所产生的直接和间接影响;
也可以帮助我们区分疫情国的消费和投资需求变动,对我国各行业的影响,帮助我们从不同的需求维度对疫情影响进行拆分和评估。
全球疫情的三波冲击,第一波为我国自身疫情冲击,第二波为主要发达经济体(日、韩、美、欧等),第三波为新兴市场疫情的冲击。
在投入产出表下,全球第二波、第三波疫情对我国经济冲击重新计算为:
总量方面,样本国家或冲击我国gdp增速达2-3个点,其中美国为主要冲击来源。全球角度的测算结果或较直接用出口增速计算的冲击(大概3-4个点)要略小些。
行业冲击先后顺序方面,高技术制造行业由于第二波疫情供应链问题最先受到冲击,后续传统制造以及高技术制造行业均会受到外需回落影响。第三波疫情虽然在体量上对经济影响不大,但对农产品、食品饮料、纺织等传统制造业扰动会加大。行业修复顺序上,大概率也将以冲击发生顺序展开。供应端修复,带动高技术制造生产恢复,而需求端较难出现v型反弹的情况下,对于传统制造的拖累会持续更长时间。
行业冲击规模层面,两波疫情对于计算机、电子光学设备行业的冲击都是相对较高的,若不考虑供应链问题,行业总产值单纯因外需回落或下降6个点。传统制造中,家具制造和纺织服装所受影响最大,总产值由于外需回落下降幅度在4到5个点。汽车产业,若排除海外供应链风险,总产值影响相对有限。
第三波冲击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农产品等初级产品方面。对于巴西和印度供应链风险方面,二者整体占中国贸易体量非常有限,巴西对中国进口端影响较大,而印度对中国出口端影响较大。细分产品角度,二者对中国初级产品的供应扰动将更加剧烈,我们发现中国从巴西进口的食品饮料相关初级产品以及初级工业用品较多,从印度进口核心是一些初级产品,整体供应链风险有限,但对于个别高集中度的商品,例如巴西大豆、肉类,印度香料、棉线等仍需关注。
正 文
一、从全球投入产出表观察海外疫情的特殊之处在哪?
前期报告中,我们对国内与海外疫情对国内产业链的冲击做了较为全面的解读,分析的主要视角均从供给端出发,探讨了供应链、产业链的风险。其中海外疫情的产业链冲击中,我们的方法论基于进口贸易细分产品,以及国内投入产出表行业传导两个角度进行分析。本篇报告中,我们试图转换视角至海外需求侧,并采用全球投入产出表的方法进行研究。
全球投入产出表由world input-outputdatabase (wiod)发布,表格结构大致与国内的投入产出表一致,涵盖了43个国家(并将其余国家合并为其他地区)的投入产出与数据。其中物质消耗投入和中间产出部分按国际标准行业分类第4版划分为56个行业(包含制造业和服务业),最终使用部分划分为5类最终需求,分别是家庭最终消费支出、政府最终消费支出、服务家庭的非营利组织最终消费支出、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以及库存变动。非中间使用部分还包含了税收、出口价格调整、国外居民直接购买、国内非居民购买、增加值以及国际运费几个部分(图2)。全球投入产出表可以反映全球各国经济各行业与部门投入的来源和产出的去向,以及部门与部门之间相互提供、相互消耗产品的技术经济关系,多用于评估一国的贸易地位或者身处全球价值链的位置。
单纯外需角度的分析,对于评估总量经济运行比较有效,在对行业传导评估的时候,则有些捉襟见肘,特别是仅依据出口额评估经济冲击程度,忽略了国内生产行业之间的传导。而利用全球投入产出表则从国家、行业、需求不同角度解决了上述问题,全球投入表的分析方法与我们前期的分析有以下不同之处:
全球投入产出表能帮助了解疫情冲击对不同行业生产的整体影响,这其中不仅包含外需直接冲击,也包含由于外需冲击所带来的间接影响;
全球投入产出表可以帮助我们区分疫情国的消费和投资需求变动,对我国各行业生产的影响,帮助我们从不同的需求维度对疫情影响进行拆分和评估。
在分析中我们使用到了两个相关概念——生产诱发额和生产诱发系数:
(1)生产诱发额
全球各经济部门的生产活动是由不同的最终需求引发的,生产诱发额便是这一关系的体现。当一国最终需求额增长时,通过产业间的传导效应所激发某一产业的生产额就是生产诱发额。计算的方法是计算a产业对所有行业的完全需求系数与a产业总产出的乘积,进行加总。
(2)生产诱发系数
生产诱发系数表示的是单位最终需求所带来的某行业的生产诱发额的增加,即每增加1元某种最终需求(如家庭消费支出、政府消费支出或固定资产投资等),带动该行业增加的产出。计算的方法是用产业的生产诱发额除以该产业对应的各类最终需求总额。
通过上述两个指标,我们可以简单地衡量中国各个产业的生产受到海外不同疫情国家不同需求的影响。
二、海外疫情国的需求回落对国内生产冲击几何?
当前来看,疫情对国内经济的冲击我们认为分为三波,第一波冲击是国内疫情的冲击,第二波冲击来源于日韩与美欧的发达经济体,第三波疫情冲击将来自新兴市场(图3):
第一波国内冲击,主要矛盾目前已从供给转向需求,冲击处于修复之中。一季度gdp是第一波疫情冲击的最直接反应,而针对国内疫情,当前“六保”工作是重中之重,在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之中,内需稳定以及供给正常是前提条件,因此应对国内疫情冲击方面,国内政策空间较大,且对需求端的发力在全面复工复产后会进一步提力增效。
第二波日韩与美欧发达经济体冲击,正处于落地阶段,供应端的风险与需求端的问题都处于即将兑现的状态,特别是二季度的外贸端将受到较大影响,这对于国内就业和增长都将带来较大冲击。而在第二波冲击之中,内需的重要性将得到进一步提高。
第三波新兴市场冲击,仍然在途,还未充分反应。新兴市场冲击,整体而言从冲击体量上会弱于前两波冲击。但在部分产品供应以及新兴市场金融风险方面仍需防范。
我们首先针对发达经济体的疫情第二波冲击,对国内各行业生产的影响进行简单测算,究竟疫情国消费、投资需求回落会如何影响国内的生产:
(1)主要海外疫情国的生产诱发系数
从生产诱发系数角度来看,主要疫情国对中国的生产诱发系数由高至低大致是韩国、日本、德国、英国、美国、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无论从消费还是投资端来说,单位需求的生产诱发程度上,日韩比美欧作用会更强一些。这一方面体现出我国生产与海外国需求关联程度,另一方面也体现出我国出口各国产品附加值大小的情况。
考虑生产诱发额的角度,欧美由于总体量较大的因素,对国内的影响将占据主导。我们基于对不同海外疫情国消费、投资增速的预测假设(参见附录),计算出2020年各国对中国生产的冲击大致比重,我们看到消费需求对于国内生产影响相对更大,特别是海外私人家庭部门的消费。综合八个样本国家的总体冲击,我们计算大约在2300-2400亿美元冲击(已考虑政策因素),占2019年不变价gdp大约1.8个点左右,其中美国冲击体量占据主导(图9)。若考虑新兴市场样本国冲击,冲击体量将上升至2-3个点左右。整体来看,全球投入产出表下的冲击测算规模或略小于前期直接从进出口角度的测算。这其中的原因可能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出口角度的测算中,我们没有考虑进口回落的影响,从全球投入产出表的分析,由于考虑了政策影响,而且从消费、投资角度纳入了这些影响,二是wiod2016中各国之间的生产传导仍然遵循着2014年的结构。
我们进一步汇总全球最终需求对国内不同行业的生产诱发额,计算出全球总需求角度的生产诱发系数。可以看到从全球需求回落角度来看,国内行业冲击最大的行业集中在计算机、电子光学设备、纺服、基本金属和化工制品几个行业。我们认为对于电子、计算机光学设备行业在前期日韩供应链风险集中上升之后,后续随着全球需求回落,行业或受到二次冲击。
当前海外的财政刺激政策体量可观(参见报告“政策加码,对冲方向:消费、公共医疗卫生和基建”,20200420),海外疫情国财政角度的补贴与援助多集中在居民和企业,并以税收递延、补助、贷款为主,援助式的财政刺激将有效稳定企业生存和家庭消费,同时政府消费额度也在不断增多。若我们把目前已有的各国刺激计划纳入到海外疫情国的家庭和政府消费中,那么当前财政刺激对我国国内冲击的缓冲量级大约在565亿美元,如果财政刺激多数转化为政府消费则缓冲效力将有所降低。这个体量大约仅缓解了对国内15%左右的原始冲击,因此国内稳增长政策仍需加大力度应对外部的剧烈冲击。
三、第二波与第三波海外疫情冲击的行业影响有何差异?
前期报告中,我们提示从日韩疫情到美欧疫情,对于国内高技术制造行业的主要冲击点由计算机、电子光学设备向机械设备、电气设备、航天航空器、汽车领域转移扩散,美欧日韩虽然对上述行业均有影响,但美欧的影响在设备类领域的影响整体要大于日韩。因此,整体发达经济体的第二波疫情冲击核心集中在国内的高技术制造领域,对于初级产品而言,美欧仅稍有涉及。
而在即将来临的第三波海外疫情冲击之中,新兴市场对于国内行业生产的冲击出现了什么变化?我们看到从生产诱发系数角度出发发现,纺织服装、化工品、焦炭石油产品、食品饮料的冲击开始快速上升。而基本金属、设备制造类影响开始下降(图11), 这意味着第三波冲击所影响的行业出现了变化。
那么各国总体冲击对行业产值的比例究竟有多少?我们通过计算由于各国经济回落所减少的某行业生产诱发额,除以正常时期中国该行业各国的总体生产诱发额,来计算外需引起的国内生产下降幅度。
从主要经济体来看,对中国行业生产产出冲击由高至低表现为计算机、电子光学设备、汽车、机械设备、电气设备、橡胶塑料、金属制品、家具制造等。整体生产与外需相关部分影响幅度在10%左右。
从新兴市场来看,我们主要选取了巴西、印度、俄罗斯三个国家来进行测算,我们发现整体影响幅度差异不大,需要注意的是新兴市场整体国内生产诱发额有限,三个国家大约引起的产值减少在490亿美元左右,大概占主要发达经济影响的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左右。因此从总量上看,生产影响弱于主要发达经济体。同时,行业冲击上新兴市场出现了显著变化,纺织服装、非金属矿物产品所受影响更大,计算机、电子光学设备以及电气设备排名向后移动。
整体来看,后两波海外疫情冲击的影响有两个特点:
一是从体量冲击上来看,二季度发达经济体快速回落过程中,各行业产值冲击将是最剧烈的阶段,发达经济体经济变化决定了海外疫情冲击的节奏,后续新兴市场疫情对国内生产的影响,从量级来看会显著地降低。
二是从行业结构上来看,冲击兑现是高技术制造最先受到外需冲击,然后是传统制造行业会受到一定冲击。第三波疫情虽然在体量上对经济影响不大,但在农产品、食品饮料、纺织等传统制造业扰动会加大。
我们根据海外需求的生产法额占行业总产出比例,大致测算受影响较大行业产值全年下降比例,可以看到海外需求的回落对不同行业总产出影响存在明显差异,其中电子计算机行业产出下降幅度最大,仅海外需求回落拖累行业产值约6个点,家具制造与纺织服装均在4到5个点左右,而产值角度汽车、挂车与半挂车行业影响较小,大约在2个点左右。
需要注意的是,这其中没有考虑高技术制造业的供应链风险,例如汽车行业零部件供给缺失会加大产值拖累,我们的测算仅从海外疫情国消费、投资需求降低的角度进行评估。未来随着海外主要经济体复工开启,高技术制造行业供应链风险将有效降低,但需求端影响会存在较长时间,这个阶段则对应着传统制造的持续冲击。
基于全球投入产出表的观察之外,我们再从外需依存度和不同行业上市公司海外营收占比的角度,再观察一下国内行业面临的冲击。外需依存度角度,我们发现家具制造、计算机、电子光学设备、纺织服装以及电气设备制造相对排名靠前,从行业总体出口额占比上来看,家具制造所受的影响最大。
从海外营收占比角度,我们看到以申万行业分类标准所筛选出的海外营收占总营收比例排名中,电子、半导体、其他交运设备、橡胶等行业相对排名靠前。上市公司角度,我们发现海外因素影响更大的行业集中在电子、半导体等行业。上市公司中,传统制造领域仅涉及橡胶、白色家电和纺织制造。
综合上述生产诱发额、外需依存度、海外营收占比三个不同角度,我们认为:
(1)无论是对于经济冲击还是上市公司影响,两波疫情对于计算机、电子光学设备行业的冲击都是相对较高的。不考虑供应链问题,产值单纯因为外需回落或下降6个点。此外,传统制造中,家具制造和纺织服装所受影响最大,无论是外需依赖还是生产诱发额下降幅度,二者都排名靠前。
(2)第二波和第三波海外疫情的冲击,前者更加集中在高技术制造领域,后者对于传统制造领域带来影响。但冲击体量由第二波疫情冲击决定,按照当前疫情发展来看,冲击峰值窗口集中在二季度,第三波疫情更多是在农产品、食品饮料等子领域带来扰动。
(3)随着海外疫情的恢复,行业修复顺序上大概率也将以冲击发生顺序展开。供应端问题首先修复,带来高技术制造生产正常恢复,而需求端以国内疫情管控和修复来看,较难出现v型反弹的情况,因此需求端拖累会延续一段时间,特别是对于传统制造。
最后,除了行业生产外,我们也从巴西和印度角度出发,再次观察第三波疫情的供应链风险。对于巴西、印度而言,整体占中国贸易体量非常有限,巴西对中国进口端影响较大,而印度对中国出口端影响较大,但二者仅占相应比重的3%左右。
从细分产品角度,二者对中国初级产品的供应扰动将更加剧烈,我们发现中国从巴西进口的食品饮料相关初级产品以及初级工业用品较多,主要包含大豆、部分水果、肉、烟草、木浆以及皮革、铁矿石和矿物燃料,中国从印度进口的中间品相对较少,核心是一些初级产品。主要涉及一些食品,特别是香料、纺织品如地毯、棉线以及云母、花岗岩等。因此,虽然从贸易总量上看,巴西、印度对中国影响非常有限,但在个别高集中度的商品上,例如巴西大豆、印度香料、棉线等仍然存在风险。
此外,我们认为在第三波疫情冲击之中,需要关注新兴市场经济与金融风险。由于新兴市场对外需依赖普遍较高,且原材料价格下跌或进一步打击原材料出口国,同时近年来国际资本大量流入新兴市场,在经济冲击之中,对于新兴市场外债风险也需要进一步关注。
四、附录
感谢实习生吴宛忆对本报告数据整理的贡献。
来源:宏观长春 花长春 董琦